500 個學分...
— xatier@命短し飲め飲め乙女 (@xatierlikeLee) September 12, 2020
蔡秉燚:N95口罩之父重陷忙碌的退休人生 - BBC News 中文
https://t.co/l8Rh1UtmDF
最近几个月,台裔美国材料科学家蔡秉燚(Peter
Tsai)几乎足不出户,他要么在自家地下室实验室里埋头苦干,要么就是坐在电脑前,回复纷至沓来的电邮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提出关于口罩防疫的诸多问题,希望请教这位“N95口罩之父”。
今年68岁的蔡秉燚曾是美国田纳西大学材料科学系系主任,在两年前退休。
然而,最近可能是他科研生涯中最忙的时期。
休闲的退休生活才过两年,新冠疫情席卷全球。蔡秉燚再次出山,一头栽进了在自家地下室、车子里临时搭建的实验室,研究如何能安全消毒口罩、实现口罩的再度利用。
义务工作,因“人命关天”
蔡秉燚与口罩的缘分早在1995年就结下了,他最初还恍然不知。
当年,蔡秉燚获得熔喷布生产技术的专利,他原本预期这一发明将主要应用在吸尘器的空气过滤网上。
熔喷布其后成为口罩中的关键材料,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“那时口罩是非常平常的物品,在美国生产也利润也不是很高,”
蔡秉燚对BBC中文说,发明该过滤材料20多年来,只有极少数的行内人才偶尔联系他。
但自从疫情以来,他接收到的电话、邮件问询络绎不绝。
年初,他密切关注疫情在中国的发展,把大量英文材料翻译成中文,供业内传阅。
3月疫情延烧至欧美之后,各国经历口罩短缺,实验室研究员、口罩生产商和医疗人士纷纷向他取经。随即蜂拥而来的,还有大量的媒体采访。
有时,蔡秉燚会连续工作20小时,而且都是无偿的义务工作。他说,毕竟“人命关天”。
“人家问问题,我知道的就回答,不知道的就做实验,” 蔡秉燚说。
熔喷布:N95口罩的核心
谈到材料科学时,蔡秉燚滔滔不绝。熔喷布制作过程中的熔喷与静电充电两大关键技术,都出自他的研究。
经过这两个工序生产出来的熔喷布,可以过滤及吸附病毒微粒。正因这个原理,熔喷布被认为是N95口罩的技术核心,因而为蔡秉燚赢得“N95之父”的美名。
同时,熔喷布也是N95口罩生产的技术难点,直接决定口罩是否能有效阻隔病毒。
今年春,全球口罩一度紧缺,口罩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电器、汽车厂商也临时改行生产口罩。
熔喷布成为当时最抢手的生产原料,供不应求,价格在两个月内一度上涨近五倍。同时,市场上高质量熔喷布缺乏,不合规的商家转而使用未达标的原料。
当时,中国坊间流传一个说法,制口罩比印钞还更赚钱。
“如果熔喷布没有达标,印的钞票就是假钞,” 蔡秉燚说。
从台湾中部的农家之子到N95之父
如今定居美国中部田纳西州的蔡秉燚,原籍在台湾中部的清水。
出身农家的他从小帮家里做农事,学业只居次位。抱着“学一门手艺”的单纯初衷,蔡秉燚偶然踏足当时正值顶峰的纺织业。
“但台湾当时只做生产,没有研发,” 蔡秉燚在纺织业的黄金年代看到了隐藏的危机。
“我每天做着日常的工作,想着老了怎么办呢,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呀。”
出于这份危机感与求知欲,他在28岁时辞职赴美读书,在堪萨斯州立大学修读材料工程博士学位。
本来只需要90个学分就能毕业,他却一口气修了500个学分。修读的课程远远超出了材料工程,涉猎化学、物理、机械等。
“稍懂了一点,就想学更多,” 蔡秉燚说。
花式“折磨”口罩
蔡秉燚目前的两大研究重点是如何重复使用口罩,以及如何增加口罩产量。
“我的目标是减少用量,同时增加产量,让口罩不会缺乏,”他说。
蔡秉燚在家里搭起了自制实验室,有时甚至在车里做实验,找寻在不破坏过滤材料的基础上消毒口罩的方法。
他试过蒸、煮口罩,在肥皂水下洗涤、用酒精消毒、加温到70摄氏度、用紫外线照射、放在烤箱烤……可以说是想尽办法花式“折磨”口罩。
布口罩可通过洗涤来清洁,但含有熔喷布的口罩一旦用水洗,就会破坏了熔喷布。
蔡秉燚的其中一个关键发现是,N95口罩可以用干热的方式加温至70度,此法不会破坏过滤材料的功能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也认可了这一发现。
在研究出更简易有效的家用消毒方法前,蔡秉燚自己正采取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了:把口罩晾起来。
“我只有7个口罩,每戴完1个就晾7天,”他说。多国的卫生部门亦建议,将口罩置于洁净、干燥通风环境下自然晾干,可重复使用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